興化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
2014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,以全面深化改革總攬全局,以“重大項目推進年”活動為抓手,堅持改革創新,加快轉型升級,扎實推進各項工作,全市經濟呈現緩中趨穩、穩中有進態勢。
一、綜 合
整體經濟平穩發展,服務業占比繼續提升。初步核算,全年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24.83億元,增長11.0%(可比價,下同),其中,第一產業增加值92.54億元,增長3.3%;第二產業增加值264.31億元,增長12.0%;服務業增加值267.98億元,增長12.6%;按常住人口計算,人均地區生產總值49803元。財政收入73.84億元,增長4.5%,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.95億元,增長10.2%。
產業結構繼續優化。三次產業結構優化為14.8:42.3:42.9(圖一),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比上年上升1.2個百分點。
(圖一)
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存在的問題是:部分經濟指標增速減緩;重大項目不多;轉型升級步伐不快,產品層次和產品檔次尚待提高;企業創新仍需加強;受宏觀經濟、市場等因素影響,部分企業投資意愿下降,少數企業生產經營相對困難;資金等要素供求矛盾依然存在;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仍需加強;改善民生工作和社會事業發展與群眾需要仍有差距。
二、農 林 牧 漁 業
農業經濟穩定發展。全年完成第一產業增加值92.54億元,增長3.3%。實現農林牧漁總產值155.84億元,增長5.4%。糧食總產量142.32萬噸,增長0.9%,實現“十一連增”,蟬聯“全國糧食生產標兵(先進)縣(市)”。棉花、油料產量均有所下降,其中,棉花產量9754噸,下降21.4 %,油料產量36587噸,下降4.6%。
農林牧漁業生產態勢良好。生豬出欄68萬頭,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達61%,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,家禽出欄1800萬只。水產品總產量29.3萬噸,增長2.9 %,淡水產品產量連續25年位居全省之首。新增高效設施農業面積6.53萬畝,其中種植面積5.13萬畝,漁業面積1.4萬畝。新增土地流轉面積10.2萬畝。
全市多種經營產品產量如下:
名 稱 2014年 比上年±%
出售、自宰量 59.9萬頭 0.3
生豬存欄量 38.47萬頭 0.2
家禽飼養量 1826萬只 1.1
家禽上市量 1113萬只 1.6
家禽存欄量 713萬只 0.3
禽蛋產量 4.79萬噸 0.2
羊年飼養量 8.6萬只 28.0
羊出欄量 4.98萬只 18.9
水產品總產量 29.3萬噸 2.9
三、工 業 和 建 筑 業
2014年,全市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264.31億元,增長12.0%。其中,工業增加值228.22億元,增長11.8%;建筑業增加值36.09億元,增長13.2%。
工業經濟增長平穩。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63.90億元,增長18.7%,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1361.10億元,增長17.0%;全年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490.60億元,增長18.5%,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1335.98億元,增長16.9%;實現工業利稅總額241.40億元,增長23.6%,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143.71億元,增長27.9%;實現工業利潤總額135.60億元,增長19.7%,其中,規模以上工業79.00億元,增長23.0%。
興達公司高性能新結構子午線輪胎用鋼簾線等11個項目被列入2014年江蘇省重點技術創新項目計劃。錫山經濟開發區興化工業園成為省政府30號文件下發后的首批共建園區。
建筑業平穩發展。全年完成建筑業增加值36.09億元,增長13.2%。建筑業從業人員11.82萬人,比上年增加0.75萬人,施工面積3239.28萬平方米,增長13.3%,建筑業營業收入149.19億元,增長13.4%。
四、固定資產投資和城市建設
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總量明顯擴大。全年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共完成284.80億元,增長20.3%,其中,項目投資263.34億元,增長26.5%,房地產開發投資21.46億元,下降24.9%。完成第一產業投資2.25億元,增長9.0%;完成工業投資194.97億元,增長21.5%;完成服務業投資87.58億元,增長18.3%。
城市建設加快推進。五里大橋、文峰大橋建成通車。完成紫荊河北路、國際華城北側道路、五里西路改造和英武北路閘橋等工程,建成水鄉人家停車場。五里大橋東夾溝和東西橋頭停車場。大力推進城市環境綜合整治,完成53個年度整治項目和370個規范項目。完成新城南村、長安小區、昭陽新村、富安小區、綠島花園等老小區改造。
五、國內貿易和對外經濟
消費市場保持穩定。2014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9.97億元,增長10.7%。按行業分,批發、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20.25億元,增長10.5%;住宿餐飲業19.72億元,增長11.8%。按所在地分,城鎮零售額130.18億元,增長16.0%,鄉村零售額9.80億元,下降31.3%。
對外貿易保持平穩,民營經濟迅猛發展。全年實現協議利用外資3.09億美元,下降12.7%;實際利用外資1.16億美元,下降27.6%;全年進出口總額5.83億元,增長10.4%,其中出口5.25億美元,增長18.5%。
凈增民營企業1550家、個體工商戶2612戶,實現“個轉企”358家。
六、交通電力和郵電業
交通運輸業平穩發展,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。全年完成客運量1269萬人,增長5.0%;客運周轉量76167萬人公里,增長8.6%;貨運量5538萬噸,下降0.7%;貨運周轉量1165703萬噸公里,下降0.9%;年末公路里程2784.59公里,增長2.3%,其中等級公路2778.63公里,增長2.6%。
開工建設興泰高速。建成333省道南繞城段、351省道海南至昌榮段、203縣道全線等重點工程,建成菜花景區連接一期工程,農村公路提檔升級71公里,改造橋梁99座,建成航道駁岸14.5公里。S351海南至臨城段、S352興化段和S229戴南段工程順利推進。實施城市公交國有回購。
2014年,全市供電量62.95億千瓦時,增長4.9%;用電量63.58億千瓦時,增長5.0%,其中工業用電量52.93億千瓦時,增長6.4%。裴馬、林湖、安北110千伏輸變電工程進場施工。
郵政電信業平穩增長。2014年,完成郵政業務總量10079萬元,增長3.9%,郵電業務收入78682萬元,下降4.8%;全市移動電話用戶數87.43萬戶,寬帶接入用戶21.23萬戶。
七、財政和金融業
財政增長趨緩。2014年,全年共完成財政收入73.84億元(圖二),增長4.5%,其中,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6.95億元,增長10.2%,基金收入17.74億元,下降1.6%,上劃中央級收入19.16億元,下降0.2%。財政支出91.10億元,增長4.5%。
(圖二)
信貸總量不斷擴大。2014年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517.40億元(圖三),增長13.1%;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374.35億元,增長16.2%。貸款余額352.69億元,增長10.0%;其中工業貸款127.10億元,增長5.9%。
(圖三)
八、科學技術和教育
科技創新能力繼續提升。2014年,我市啟動百家科技創新型企業培訓工程,市科技創業中心建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,新增省企業技術中心3家、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1家、省企業重點實驗室1家、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品59個,完成專利申請量3756件,發明專利申請量354件,專利授權量1100件。產學研合作全面深化,建成江蘇大學國家技術轉移中心、中科院泰州分中心興化工作站。強化質量和品牌建設,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、省著名商標6件、省名牌產品5個。
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。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,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均達省二類標準化建設要求,戴南高中通過四星級評估。創建省級綠色學校2所,省級科學教育特色學校1所。全市擁有普通中學57所,在校學生41044人,專任教師4514人;獨立小學42所,在校學生58171人,專任教師4260人;職業中學1所,在校學生2265人,專任教師169人,特殊教育學校1所,在校學生102人,專任教師34人。
九、文化、衛生和體育
文化體育事業穩步發展。市圖書館被文化部授予“國家一級圖書館”,實現公共圖書通借通還“一卡通”。戴南鎮、安豐鎮被命名為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。舉辦中國小說排行榜評議發布活動和“第六屆兩岸電影展——臺灣電影展”。茅山船會入選國家非遺名錄,完成2項國家級和6項省級“非遺”項目保護單位核定上報工作。舉辦首屆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。建成城市社區“10分鐘體育健身圈”,完成農村體育設施提檔升級200處,完成第六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工作。在江蘇省十八屆運動會上,我市健兒獲得1金4銀4銅的好成績。在南京青奧會上,我市選手獲得男子柔道66公斤級季軍。承辦全國國際象棋錦標賽、全國少兒國際象棋精英賽等大型賽事。
衛生事業穩步推進。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技術評估。穩步推進縣級公立醫院這改革,全市醫療機構醫療責任保險實現全覆蓋。全市擁有衛生醫療機構673個,病床4586張,衛生技術人員5326人。
十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
人口總量保持穩定。2014年,全市總戶數52.43萬戶(公安人口年報數據,下同),戶籍人口158萬人,戶均人口3.01人。在總人口中男性83.02萬人,女性74.98萬人,2014年當年出生18337人,死亡15023人,人口出生率11.61‰,死亡率9.51‰,人口自然增長率2.1‰。
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。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91元(圖四),增長9.1%。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58元,增長10.7%。
(圖四)
持續增加民生事業投入,加快完善公共服務體系,全面完成為民實事項目,努力促進經濟發展與民生幸福同步提升。大力推進創業就業,全年凈增就業10836人,新增扶持創業11752人,城鎮登記失業率2.1%。啟動實施全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三年行動計劃,擴面22069人,失業保險、工商保險分別擴面10100人、14984人,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100%,養老保險續保率91%。
加大保障房建設力度,建成公共租賃房1052套、經濟適用房889套、城市棚戶區改造安置房782套,新增發放廉租房租金補貼263戶。
順利通過省級生態市創建技術評估,開展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工作。建成城南污水處理廠二期主體工程及鄉鎮污水處理廠23個,鄉鎮垃圾中轉站進入試運行階段,村莊環境整治通過省級全域驗收。夏秋兩季秸稈還田115.6畝,增長15.6%?;瘜W需氧量、二氧化硫、氨氮、氮氧化物排放削減率分別為4.3%、3.3%、4.8%和1%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達91。土地開發整理復墾新增7000畝,完成年度計劃的175%,新增林地3.33萬畝,其中成片造林1.72萬畝,林木覆蓋率18.6%。
注:1、公報中生產總值和各產業增加值絕對數按現價計算,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。
2、公報中的各項統計數據,均為快報數,最終定案數據以統計年鑒為準。